那个有美国7000多间出租单位的人,也就是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,说出了一句很宗教式的语言,是他成功的秘诀,类似《一的法则》(非罗的原则)的服务于他人的说法——我之所以如此富有,是因为我为很多人提供了住房。这一点很关键,类似钱的来源,怎么来怎么去。比如诈骗贩毒贪污来的,似乎没听过可以升值和发财。不过这些收入相对搞数字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都是小菜,但也离不开为社会提供了什么,然后触发反馈机制,让他们的人生像天上掉钱一样。
这么多年来对住宅毫没兴趣,是不想赚那些6个钱包变公摊,月供顶利息的上班族的钱,总觉得太过残忍,不然搞太多哪天中风还是炒A股爆掉,都是有迹可循的案例。商业房产早已过气被电商打败,只能苟延残喘赚点生活费,但至少是实业救国的一部分。时刻记得回报率红线,高杠杆玩击鼓传花,总觉得自己不会接最后一棒,其实政策一改直接砸手里,当年日本炒房爆掉的教训没人关注。那些收租行为,并非古代佃户和地主的关系,而是提供了六个就业机会,和三个家庭的生计来源。应该是北美绿卡标准之一的投资行为,而非赌博行为。